六相绕组比三相省电 8% 的原理是啥?---壹倍达电机小课堂
2025-10-21 08:41

一、从三组线圈六组线圈:结构到底改了什么?

  传统三相无刷电机,定子槽数一般是 3 的倍数——12 槽、24 槽、36 槽,绕组空间互差 120° 电角度。

  六相电机,则是在原有 ABC 三套绕组的基础上,再嵌三套 XYZ,彼此移相 60° 电角度。也就是说:

  - 物理槽数:仍是 24 槽,但每槽被成两层,ABC 占上层,XYZ 占下层;

  - 驱动端口:由 3 根相线变成 6 根相线,需要 6 组半桥;

  - 控制芯片:仍是 FOC,只是 SVPWM 的扇区从 6 个扩展到 12 个。

  一句话:六相并不是多塞铜线,而是把 360° 电周期切成更细的台阶,让电流波形更接近正弦。

二、省电流的第一刀:谐波铁损下降

  三相 SVPWM 输出的是准正弦,但受限于 6 扇区,5 次、7 次谐波含量约 8%–10%。这些高频分量在硅钢片里反复磁化,形成涡流 + 磁滞损耗,统称谐波铁损

  六相系统每 60° 换相一次,等效开关频率翻倍,谐波被推往 11 次、13 次,幅值跌到 3% 以下。

  公开论文《Multiphase PM Machine Loss Distribution》(IEEE TIA, 2021)实测:

  - 4000 rpm0.8 T 磁密下,三相铁损 18.6 W,六相 14.7 W,差值 3.9 W

  - 占系统总损耗比例从 23% 降到 16%,折合效率提升 ≈2.3%

  2.3% 看着不多,但铁损只开花不结果——纯粹发热,减掉就是纯赚。

三、省电流的第二刀:转矩脉动降低,平均电流可下调

  三相电机的齿槽转矩脉动普遍在 6%–8%,六相因为 60° 移相,齿槽分量相互抵消,脉动掉到 2% 以下。

  转矩稳了,飞控就不用多给 5% 平均电流去覆盖脉动低谷。

  实验室把同一架 2 kg 四轴悬停,三相平均电流 7.84 A,六相 7.45 A,降幅 5%

  5% 电流下降 铜损 I²R 下降 10%1-0.95²=0.097)。

  再叠加上面 2.3% 的铁损红利,系统级效率提升已摸到 7% 门槛。

四、省电流的第三刀:相电流腰斩,线束损耗再降 1%

  功率 = √3 × U × I × PF(三相)

  六相可视为双三相并联,同样功率下,每相电流大约减半。

  线损 P = 6 × (I/2)²R = 1.5 I²R,而三相是 3 I²R,理论减半;

  实际六相线径会细一号,电阻提高 30%,最终线损仍降 40% 左右。

  对 20 A 系统而言,0.75 mΩ 接插件 + 20 cm 线束,三相损耗约 1.8 W,六相 1.1 W,折合 0.7 W,占比 ≈1%

 7% + 1% = 8%,正是网上流传省电 8%”的出处。它不是营销口号,而是谐波-脉动-线损三项叠加的算术结果。

五、实测验证:把 8% 搬到功率计上看

  测试台:同一 24 /28 极外转子、同一 6S 电池、同一 17 桨,只更换绕线方式与驱动板。

工况:悬停 1.5 m、无风、图传 200 mW、记录到 10% 电量迫降。

项目

三相

六相

差值

平均电流

7.80 A

7.18 A

-7.9%

悬停电压

22.7 V

22.7 V

输入功率

177 W

163 W

-14 W

航时

22 min 04 s

23 min 54 s

+1 min 50 s

折算百分比

+8.4%

功率计不会撒谎:14 W 功耗差,正好对应 8% 续航红利。

六、六相更省,为何还没一统天下?

  1. 驱动成本:六颗半桥 → MOSFET 数量翻倍,板面积 +30%BOM 成本提高 20–25 美元。

  2. 线束复杂度:6 根相线 + 中点抽头,对 5 英寸小穿越机来说,布线是灾难。

  3. 故障冗余:六相缺相仍可降额运行,但需要更复杂的容错算法,飞控移植工作量大。

  所以六相目前集中在成本不敏感、续航敏感的场景:长航测绘、系留值守、氢燃料大型机。竞速小机仍以三相为主。

七、快速判断:我有没有必要上六相?

  画一条决策线:

  - 起飞重量>3 kg,航时>25 min,对 6–8% 续航敏感 六相值得

  - 起飞重量<1 kg,暴力穿梭,摔机比耗电更花钱 三相足够

  一句话:六相的 8% +重量+复杂度换来的,白捡不存在的。算清自己的边际收益,再决定是否让电流兵分六路

八、结论打包带走

  1. 六相省电 8% ≠ 玄学,是谐波铁损↓ + 转矩脉动↓ + 线损的算术结果

  2. 谐波从 57 次移到 1113 次,铁损降 2-3%

  3. 转矩脉动 8%→2%,悬停电流可下调 5%,铜损再降 10%

  4. 相电流腰斩,线束损耗再省 1%,累计 7–8%

  5. 驱动成本、布线、算法复杂度同步上涨,只适合续航敏感型平台

把这段算术写在纸上,下次再看到六相省电 8%”的标题,你就能准确说出:省的不是魔法,而是把电流拆得更细、把损耗磨得更平。要不要为了这 8% 多掏三颗半桥的钱,决定权在你。

推荐阅读:
微信资讯
联系我们
留言
返回顶部
微信客服
电话
邮箱
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