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基于 IEC 60034-1 与 GB/T 755-2019 测试框架,给出功率密度的严格定义、测量流程、影响因素与量化收益,并结合壹倍达 2205、2810 及 3515 系列实测数据,阐明高功率密度在工程落地中的价值。
一、术语与符号
Pout:电机轴端机械功率 [W]
m:电机总质量 [kg]
V:电机有效外表体积 [m³]
ρP,m = Pout / m:质量功率密度 [W/kg]
ρP,v = Pout / V:体积功率密度 [W/m³]
η:电机效率 [%]
θmax:绕组最高允许温度 [°C]
二、 测量方法
(一)测试工况
依据 IEC 60034-1 第 8 条,测试在 25 °C±2 °C、1 atm 环境进行,电机固定于标准散热台,冷却风速 2 m/s。
(二)负载曲线
采用磁滞测功机加载,连续运行至热平衡(绕组温度变化 ≤1 °C/10 min),记录稳态转速、转矩及输入电功率。
Pout = 2πnT/60,其中 n 为转速 [r/min],T 为轴转矩 [N·m]。
(三)结果归一化
连续功率取绕组温度 θ = 100 °C 时的可输出值,以消除热衰减差异。
三、影响功率密度的关键技术因素
(一)电磁负荷
提高电负荷(线电流密度)与磁负荷(气隙磁密)可线性提升单位体积转矩,但受铜损 I²R 与铁损 PFe 限制,需采用扁线绕组与低损耗硅钢片(0.2 mm 厚度,P1.5/50 ≤ 2.3 W/kg)。
(二)热路径
当 ρP,m > 4 kW/kg 时,绕组热流密度可达 1.2 W/mm²,需采用外转子微鳍片结构(鳍高 0.3 mm,鳍距 1 mm)+ 导热灌封胶(λ ≥ 1.5 W/m·K),使热阻 RθJA 从 8.5 K/W 降至 3.2 K/W。
(三)材料水平
稀土永磁:N42SH → N45SH,剩磁 Br 提升 4 %,转矩密度提升 4-5 %;
铜满率:传统圆线 60 % → 扁线 78 %,定子槽利用率提升 30 %,ρP,m 提升 18 %。
四、工程收益量化
(一)质量减轻
以 3 kg 级四旋翼为例,四台电机总质量由 440 g 降至 300 g,整机减重 140 g,相当于减少 4S 850 mAh 电池等效质量,航时提升 5-7 min。
(二)电池降档
2205-2300 KV 高功率密度机型在 4S 额定工况下效率 88 %,比中密度机型高 5 pts,连续电流由 35 A 降至 29 A,电池 C 值需求由 100 C 降至 75 C,电池成本下降 22 %。
4.3 热安全裕度
在 45 °C 环温、海拔 4000 m(气压 61 kPa)条件下,高功率密度电机绕组稳态温度 96 °C,低于 120 °C 限值;中密度机型绕组温度 118 °C,已接近极限。
五、选型边界
• 250 g-3 kg 平台:ρP,m 3-4 kW/kg,自然冷却即可;
• 3 kg-25 kg 平台:ρP,m 4-5 kW/kg,需强制风冷;
• >25 kg eVTOL:ρP,m 5-6 kW/kg,需液冷或油冷,绕组绝缘等级 H 级。
六、结论
功率密度是衡量电机电磁设计、热设计与材料工艺的综合指标。对于无人机应用,ρP,m 每提升 1 kW/kg,整机可减重 4-6 %,航时提升 5-8 %,电池成本下降 15-25 %,并显著拓宽高温、高原运行边界。壹倍达通过扁线绕组、高磁负荷磁路及微鳍片一体化散热技术,已实现 2205-4 kW/kg、2810-4.8 kW/kg、3515-5.3 kW/kg 的系列化平台,并可提供 IEC 60034-1 标准测试报告及热仿真模型。